我们鉴定一件瓷器到底该看什么,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看?
初学者,首先翻过来看底部这个露胎的位置,每个时代的胎土特征是不一样的,这个露胎的位置。还能给我们提供什么样的信息,就是古代制瓷工艺、竹刀修胎、刮削的痕迹,
接下来看圈足修足,每个时期的修足方式是不一样的,瓷器底部跟桌面常年有接触摩擦,会有很自然的磨损痕迹。另外,如果没有清洗的还能看到老旧的包浆,那我们就要认识老旧的包浆是什么样的。
看完胎质修足,再来看胎釉之间结合的部位会有火石红,这个火石红的产生,是由于胎图里面含有铁元素,古代是人工陶冶,胎土不纯,人工陶冶胎土,不管陶冶多少遍,哪怕是陶冶最精细的雍正官窑,都能看到淡淡的火柿红,只不过是非常淡而已,就像我们家里炒菜用的植物油画出来的一条细线,高等级的雍正官窑有个别的是刻意打磨掉火石红的。
有人就会问,为什么有些老瓷器看不到火石红?这里可以明确的说明,看不到的那就是新的,老,只是你认为的老而已,其实那就是新的。
还有人会问,较长的一点磨损痕迹的都没有的,怎么看?这里说一下,没有磨损痕迹的,但是它的胎不会是新的,它的釉面不会是没有氧化痕迹的,磨损痕迹只是作为一个鉴定的辅助点。而不是必要因素。
一胎质,二修足,三火石红,四包浆,看完这四点再去学每个时期的器型釉面、青花发色、绘画等等,由易到难,由简入繁,用老的、对的器物来倒推学习。比如说通过这个胎质修足,认识了这个就是雍正的盘子。哦,原来雍正的器型釉面青花是这样的,等基本功扎实了,就可以做到远远的瞄一眼就知道是否开门了,器型釉光两点即可。
|